您的位置:四川統一戰線 > 統戰人物周刊 > 正文

      由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主辦的“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暨中華民族視覺形象優秀作品征集活動”自啟動以來,陸續收到來自全國各地500余份投稿,來稿作品形式多樣,充分體現了“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主題,突出了各民族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和中華民族形象。在征集到的藝術創作類作品中,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藏羌織繡傳承人楊華珍制作的藏羌織繡《五十六朵花》極具代表性。

      “《五十六朵花》是為了獻禮建黨100周年而創作,采用藏羌織繡傳統技法繡制成形,作品中的56朵花象征著56個民族。”楊華珍在介紹創作靈感時說道,中間的牡丹花是國花,代表偉大的祖國繁榮富強,從牡丹花藤蔓上結出了56個民族的代表花,并且56朵花都接在一根藤上,意指56個民族都是“同根同源”,緊密的凝聚在一起,就如同華夏兒女萬眾一心共圓中國夢。整體圖案以團花的形式展現出一種傳統典雅的東方美,寓意生活在我們偉大祖國和偉大時代的各民族同胞,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

      楊華珍談到她對最美中華民族形象的理解時說道,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有很多祖輩傳承下來的精美傳統工藝及豐富的內涵故事,它們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代表了民族之美,這也是她眼中的最美中華民族形象。

      出生在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縣的楊華珍,從小受長輩熏陶,接觸到藏羌織繡,刺繡技藝在寨子里十分出眾。2008年汶川地震發生時,身為記者的楊華珍,一同跟隨救援隊奔赴抗災前線,面對災區景象她大受震撼。為搶救與保護災區藏羌織繡技藝,同時幫助災區人民一起“生產自救”她成立了“阿壩州藏族傳統編織挑花刺繡協會”,從繡品無人問津到訂單紛至沓來逐漸獲得國內外市場的認可,她將藏羌織繡這一中華民族的傳統技藝發揚光大,傳播至國際視野。

      當問及楊華珍對藏羌織繡未來發展的展望時,她回答道:“藏羌織繡是藏族和羌族兩個民族的祖先一針一線沉淀下來的,我只知道,這一旦失去,就再也找不回來”。楊華珍說,她最大的心愿一是盡到傳承人的責任,把技藝傳承給更多的年輕人,并希望這些年輕人能把技藝和現代時尚、市場相結合,使技藝能更好融入現代人的生活,在新時期得到新發展;二是因為她生于長于藏寨羌鄉,知道樸實的農村婦女的艱辛,希望能通過自己現在探索的非遺扶貧方式,切實幫助到她們,讓她們能做到居家就業,改善生活。

      楊華珍在藏羌織繡的傳承上所做的努力成為了非遺傳承優秀案之一,當談及她一路走來的經驗時,她說,一是要注重人才培養,既要培養傳統工藝技能人才隊伍,還要培養創意設計人才隊伍。二要以傳統文化元素為基礎,不斷進行創造性轉化,以現代方式演繹傳統之美,讓年輕人換一個角度看待傳統文化,使其既擁有古老的歷史,又體現現代的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