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四川統一戰線 > 統戰人物周刊 > 正文

      “陸媽媽您辛苦了!您的精神值得我們各民族學習!”11月26日,攀枝花市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主任段懷云一行來到西區路南社區抱榴苑,激動地將“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榮譽證書與獎章交到了一位身著彝族傳統服飾的婦女手中。這名地地道道的彝族婦女叫陸學英,此刻攀枝花和煦的陽光照耀著她樸實的臉龐,熠熠生輝。

      段懷云交給陸學英的兩枚獎章與一份證書,分別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頒發的“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 獎章與證書,由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頒發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沉甸甸的獎章與證書背后是她幾十年如一日的堅守——她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新時代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譜寫出一首民族團結進步的美麗贊歌。

      善良勤勞的礦山母親

      1985年,陸學英帶著親生的兩女一子隨丈夫保格長所,從云南永勝遷家來到丈夫工作的攀枝花礦務局花山礦。1990年,陸學英在撿廢品時將一個身體瘦弱的小男孩從一群小青年的拳打腳踢中解救出來,她在了解到男孩的身世(父親患癌癥去世,母親離家出走)后,義無反顧地將這名已流浪10多天的小男孩收養。1998年,陸學英再次收養兩名“孤兒”(父親患病自殺,母親無期徒刑),姐姐迫不得已輟學回家,弟弟從小就患上“大脖子病”,面對如此巨大的壓力,陸學英還是向他們張開了懷抱,成為了他們的“母親”,并四處為弟弟治病,在她悉心地照料下,弟弟的病奇跡般地好了。2003年,另一名一歲多的男孩被離異父母丟棄變成孤兒,“一個孩子是養,多個孩子一樣養!”,她的慈母情懷從未改變,就這樣小松成為了9口之家的一員。

      陸學英丈夫的微薄工資無法維持一家9口人的生活。沒有工作、識字不多的陸學英通過幫當地人種地、打小工、采煤、撿垃圾等力所能及的勞動換取微薄的糧食和生活用品。生病了不舍得去診所,吃的大多是剩菜剩飯,無奈下只得給孩子穿著舊衣服……她的7個孩子中,有4個都是領養的,其中2個是彝族,1個是傈僳族,1個是漢族。親生的孩子時常抱怨媽媽偏心,對待領養的孩子比自己親生的還好,陸學英聽到兒女的埋怨,總是一笑了之。這些年來,她善良、勤勞、質樸的身影流傳為了坊間佳話,人們都說她是“礦山最美母親”,也是一朵閃閃發光的“索瑪花”,美麗而又高尚。

      “十個手指不是一樣齊,不管少數民族、漢族都不嫌貧愛富,窮也要窮得有志氣,靠勤勞的雙手去勞動才會收獲幸福”,陸學英說道。

      和諧共濟的赤子之心

      如今,數十年的超負勞作和營養不良使她體弱多病,但可喜的是,孩子們都長大成人,陸續地走上了工作崗位,為社會貢獻著自己的綿薄之力。他們有的是消防員,有的是民警……孩子們的勤勞淳樸離不開陸學英的諄諄教誨,她時常把黨的關懷掛在嘴邊,教育孩子學會感恩與回報。作為一名地地道道的彝族婦女,她也始終謹記著習總書記的箴言“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在礦務局時,陸學英一家與其他民族群眾不分你我,是手足相親的好姐妹、好兄弟。搬到清香坪街道后,她主動融入社區環境,積極參與社區建設,雖然識字不多,對普通話也不夠熟練,但她主動請纓成為一名社區志愿者,愿以自己的赤子之心溫熱周邊的世界。鄰居發生矛盾,她熱心前往調解;遇到比自己困難的人,她都要力所能及地捐錢捐物;看見社區社工在打掃衛生,她總是第一沖上去一起打掃……

      “不管是漢族、還是彝族,都需要我們去尊重、去幫助”。在陸學英的心里,幫助別人是一種快樂,只要別人有需求,她都會盡心盡力地幫助解決。陸學英的隔壁鄰居是一位企業退休孤寡老人,在老人躺在床上不能自理時,她就像對待親生父母一樣照料這位非親非故的鄰居。

      2020年6月,陸學英所居住的路南社區成立了“我是一顆榴小籽”志愿服務隊,在陸學英的帶動下600余名各族居民積極加入。“抱榴苑”少數民族活動陣地中專門開設了一間“陸學英工作室”,充分發揮陸學英“一根頭發帶動一把頭發”的作用。

      “每個人對我很好,我只是用自己的力量做一些平凡的事,而且我很快樂,幫助別人真的是很快樂。”這是陸學英從心里發出的一種感情,這也是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真實寫照。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陸學英的事跡會感動更多人、帶動更多人,一起為民族團結進步事業譜寫更新更美的篇章!

      (攀枝花市委統戰部供稿)